道依茨配件的制作標準包含材料選用、尺寸精度、熱處理工藝與表層處理等各個方面,詳細如下:
一、材料選用規范
軸承材料
拋圈及滾動體常見高碳鉻軸承鋼。當需要抗沖擊的情形下,會用錳鋼、鉬鋼、鎳鉬鋼,采用滲炭淬火處理,使鋼從表面至恰當深層有硬度層,提升抗沖擊性。特殊功能下,還會繼續應用耐溫性良好的彈簧鋼或耐腐蝕性好不銹鋼。
機殼原材料
鋁合金型材:輕巧、抗腐蝕、導熱性能優質,適宜需要頻繁移動便攜式發電機。
不銹鋼板:強度大、耐腐蝕性強,適用濕冷或近海自然環境。
鍍鋅鐵:經濟耐用,鍍鋅層可以有效防銹處理,經濟實用。
其它的材料
銅及銅合金:具有較好的導電性、導熱性,主要用于網絡機柜內部結構輸電線、熱管散熱器等。
普通鋼Q235:用以承受力零部件,如箱體架構、承重梁等。
二、尺寸精度規范
數控加工:
針對柴油發電機組的軸類零配件,數控加工時應嚴格把關加工精度,一般外圓的直徑尺寸公差保持在±0.05mm之內,外表粗糙度做到Ra3.2μm。
鏜孔加工:
柴油發電機組的缸蓋零配件在銑削工藝流程里,采用高精度銑床,銑削的圓度誤差要控制在0.03mm之內,同軸度偏差不得超過0.05mm。
銑削加工:
發動機軸承端蓋等配件在銑削加工時,平面度誤差需保持在0.1mm之內,以保證安裝中的密封性和穩定性。
齒輪軸加工:
傳動齒輪配件加工時,齒型生產加工尤為重要,需應用更專業的數控滾齒機或立式銑床,齒厚尺寸公差要控制在±0.08mm,確保蝸輪蝸桿傳動的穩定性和準確性。
銑削加工:
對傳動軸的電動機軸切削時,切削之后的加工精度需要達到±0.01mm,外表粗糙度做到Ra0.8μm,以提高耐磨性能。
三、熱處理工藝與表層處理規范
熱處理工藝:
以曲軸為例子,退火溫度一般設定為840℃ - 860℃,回火溫度在550℃ - 600℃,通過這種熱處理工藝提高綜合性物理性能。
表層處理:
一些關鍵道依茨配件要進行表層處理,如硬質氧化加工工藝,不銹鋼層的厚度保持在0.02mm - 0.05mm,提高零配件表層硬度和抗腐蝕。
塑料外殼一般會開展粉末噴涂鍍層、電鍍工藝或陽極氧化工藝,以提高防銹處理和耐磨性,與此同時裝飾外型。
聯系電話
微信掃一掃